導語: 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認識新常態(tài)、適應新常態(tài)、引領新常態(tài),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,取得數百項重要改革成果。央廣網于近期策劃推出《習近平治國理政“100句話”》專欄,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、理論表述及形勢論斷,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進行深度解讀。
“習近平: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,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,增強經濟持續(xù)增長動力,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。”
2015年11月10日,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到“供給側改革”,他指出,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,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,增強經濟持續(xù)增長動力,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。
11月11日,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,習近平再次強調“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”。
11月17日,李克強在“十三五”《規(guī)劃綱要》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,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(fā)力促進產業(yè)邁向中高端;
11月18日,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再提“供給側改革”,指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,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,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,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。
從2015年11月10日到18日,前后9天,中央四次提及“供給側改革”,這一概念成為中國經濟領域最火熱的詞匯。
2016年1月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強調,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,制約我國經濟發(fā)展的因素,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,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。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,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,促進產業(yè)優(yōu)化重組,降低企業(yè)成本,發(fā)展戰(zhàn)略性新興產業(yè)和現代服務業(yè),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,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,更好滿足人民需要,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,增強經濟持續(xù)增長動力。
什么是“供給側改革”?供給側改革就是對“刺激政策”說不。促使市場自動調節(jié)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,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即意味著所有產業(yè)要升級,把產品品質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,主動吸引用戶購買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“十三五”時期甚至更長的時間將處在一個突出位置上,為中國經濟未來的行穩(wěn)致遠、健康活力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【專家點評】供給側向需求側的調整體現了宏觀經濟調控更趨科學化
周天勇
中央黨校國際戰(zhàn)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,供給側向需求側的調整,體現了宏觀經濟調控向科學化轉變的過程,主要包括三個方面:一是降成本政策,在財政上減稅費,金融上降利息,降低企業(yè)借貸成本;二是供給側的改革主要有國有企業(yè)改革、資源價格改革、土地制度改革等;三是結構創(chuàng)新調整,特別是技術進步,完成產業(yè)結構升級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arcworkforce.com/showinfo-264-28477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郭建偉